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

御医派史士昊科普——冬病夏治要趁“热”

御医派史士昊科普——冬病夏治要趁“热”

66c06b0c2be78

史士昊中医界名中医,御医派七分养三分治学说传承人,高级公共营养师,易医学者,从事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,擅长运用七分养三分治理论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,潜心攻读中医理论及经典著作挖掘整理《慈禧光绪医方选议》并复原五仙膏这一千古奇方 。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做出巨大贡献。其学术成果已成功发布在《五行人与治未病》《文化月刊》等国内外专业医疗平台,先后荣获科技成果证书及国家发明专利

谈古论今道自然

大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,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。“暑”为炎热,大暑,指炎热之极,为一年中阳光最猛烈、最炎热的节气,此时的气候特征即高温酷热而又潮湿多雨,“湿热交蒸”在此时到达顶点。

与大暑有关的民间俗中,多是与“热”有关,因大暑一般就在“三伏天”的“中伏”前后。古有谚语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“小暑不算热,大暑正伏天”。在中国山西、河南等地会在此时“晒伏姜”;可温暖保健,对老寒胃,伤风咳嗽等有奇效。福建、广东等地则是吃仙草喝凉茶;即可消暑还有解毒的作用。华北地区有喝暑羊(羊肉汤)的俗;对身弱之人来说有温阳散寒的功效。这些民俗无不印证着古人的智慧,在温度最高,阳气最盛的时节,“冬病夏治”可谓事半功倍。

· 古籍医道 ·
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”

在中医理论里,冬为阴,夏为阳。“冬病”说的就是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,如慢性咳嗽、咳喘、关节疼痛、风湿等,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“老病”、“宿疾”。而“夏治”是指夏季三伏时令,借助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,可采用补虚助阳等治疗手法,改善人们的体质,用以预防和治疗虚寒之冬病。

面对一年里气温最高的时节,我们该重点防范哪些疾病呢?

①谨防中暑

高温天气,须注意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,可少量、多次补充水分,可选择淡盐水或凉茶等饮品清凉解暑。

②小心“空调病”

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,由冷入热,若身体中枢无法正常调节,易出现头疼、鼻塞等不适。

若长期置身于这样的空调房内,即使身体健康的人也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,导致咽喉疼痛、咳嗽、咳痰,严重时还可引发哮喘。

江苏七〇七天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独家品种五仙膏内含多种药材,补五脏,但侧重在肾与脾,两者相互促进,可滋肾养阴,健脾益气。

成份: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菊花、枸杞子、地黄、麦冬、陈皮、葛根、蔓荆子、六神曲。辅料为蔗糖。

功能主治:健脾开胃、滋肾清肝、益气生津、清利头目。用于胁胀脘痞,消化不良,耳鸣目眩,记忆衰退,口干津少,四肢无力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