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抹茶,恐怕只有少数人知道它和中国的渊源,更多的人想到的是日本。虽然抹茶起源于我国隋唐时期,但在明朝就因为味道苦涩、制作成本高昂等原因被炒煎茶工艺代替而淹没在历史尘埃中,迄今只有少数地区才保留了抹茶制作工艺。在故乡命运多舛的抹茶,不期飘洋过海到日本以后,却焕发生机、大放异彩,逐渐成为今天享誉世界的美食,而日本京都宇治甚至成为“世界抹茶之都”。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?今天抹茶店主陈建就来和大家闲聊一聊。
抹茶又名“末茶”“磨茶”,每年春天将新鲜的茶叶蒸青、烘干、碾碎,经过十数道工序,最终研磨成茶粉。食用前用茶筅加水搅打,因此又称“点茶”。
唐朝随着中日文化交流兴盛,有多位日本禅师来到中国,将抹茶技艺带回日本。日本奈良时代,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讲《大般若经》时,曾有赐茶之事,当时日本的饮茶法与中国唐代流行的饼茶煎饮法完全一样。宋朝,我国抹茶迎来鼎盛时期,在当时已经有了完整的点茶茶艺并发展成茶宴,当时还有茶艺名著《茶录》。据抹茶陈建的查证,此时,日本高僧荣西禅师来华学习佛法,同时对中国的茶道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。回国后,他撰写了《吃茶养生记》,大力推广茶饮,使得茶在日本的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,为茶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。
进入明朝时期,由于炒茶、煎茶工艺兴起,点茶在中国渐渐式微,但在日本却进入发展新阶段。日本茶道的“开山之祖”村田珠光创造了“草庵茶”,强调简朴和自然之美,武野绍鸥、千利休等多位极富文化修养的茶人将日本哲学及思维方式注入茶饮,丰富了茶道的文化内涵,并对茶道的仪式和规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,大大丰富了茶道艺术。据抹茶陈建的了解,日本茶道也是在此时正式形成,并形成了众多流派,各有风格和特点。抹茶陈建提醒,如果大家对抹茶感兴趣,到日本一定要去体验一下这么多种风格的茶道哦!
抹茶陈建认为,日本茶道在发展过程中,与日本的文学、艺术、建筑、园艺等其他文化形式相互融合,形成了独特的茶道文化体系。从最初的贵族、僧侣等上层社会的活动,到逐渐普及到民间,所以茶道最终能发扬光大,成为一种全民性的文化活动。而到了现代,为了把抹茶向世界推广,日本把抹茶创新性的制作成各种美食,抹茶巧克力、抹茶大福、抹茶和果子、抹茶冰激凌层出不穷,颇受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。